河北都市网
河北都市网 > 医药 > 正文

“不可欺的少年们”做的,不只是拍摄了地球这么简单

导读: 

利用热气球在太空给地球拍照的人不少,有趣的创意和经历被“窃取”的案件更是比比皆是。但这两件事一起发生在一群不愿被欺负的少年身上,却在一天之内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利用热气球在太空给地球拍照的人不少,有趣的创意和经历被“窃取”的案件更是比比皆是。但这两件事一起发生在一群不愿被欺负的少年身上,却在一天之内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从广州某地出发放飞热气球,以拍摄地球照片。图片来自"NIKO EDWARD"公众号

气球上的摄像机拍摄到的照片。

拍摄到的地球弧面照片。

11月29日,一篇名为《少年不可欺》的帖子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站上被大量转载,不少网友表示朋友圈已被此贴“刷频”。帖子的内容直指视频网站优酷和社交网站陌陌盗取19岁学生团队利用热气球从太空拍摄地球的创意、经历,以及所拍摄到的照片的成果,自行“二度创作”陌陌形象广告片《追气球的熊孩子》。

帖中图文并茂地描述了19岁少年所在的团队“GreenD & Niko Edwards”,在完成了自制热气球航拍地球的计划后,优酷制片人王某积极接洽合作,在了解了全部的创意实施手法后撇开NIKO,自行完成广告短片并发布到网上获取高度关注的事件。

NIKO在文末“控诉”:难道有了平台优势就可以肆意盗取别人的东西,然后略经修改瞬间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了吗?作为版权意识很强的中国第一大视频平台的优酷是怎样容忍以及默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陌陌作为广告的委托方对于这样的广告侵权行为是持怎样的态度?梦想的概念难不成就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王某作为优酷的创意制片所谓的创意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得来的?

“不论面对什么,想法与创意永远是需要得到尊重与保护的。如果一个时代的少年,都因为有这样的抄袭(和)任意窃取存在,而不敢于创作,还有谁敢来为这个时代去创造、去担当?我们也希望能有法律人士给我们提供帮助,也期待在国家能在有相关方面的立法提供保障。”

而就此事目前发酵的效应来看,这群“不可欺”的少年所做的,可不只是拍摄了地球这么简单。       

“追气球的熊孩子”

从文中王制片与当事人的交流来看,气球拍摄地球行动的主要团队有6人,一人在上海,一个在广东,其余未知。“主诉人”NIKO EDWARD自称是一位19岁的学生,《少年不可欺》发表在“NIKO EDWARD”的公众号上,公众号的定位是“新青年艺术团队”,微博主页显示“NIKO EDWARD”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大学(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从今年7月22日产生了拍摄地球的想法,到9月3日,NIKO团队一行六人在精心选择的城市地标上空“发射”了带有GPS定位系统的信息。但第一次并没有想像中的顺利,“由于设备总重过重,气球气量未充足的原因,第一次发射失败了。我们不得将所有设备遗弃,只剩相机与GPS。”之后,气球成功升上高空。

气球的座标在发射后九分钟固定在无名码头,一小时后,GPS跳转到了距离少年所在城市三百公里外的地方,少年们开始了追气球的故事。

“驱车三百多公里,单日里程近六百公里,只为寻找掉落的设备……”,少年们在旅途中遭遇“不断转弯盘山省道,晕眩难耐,途中偶遇到蘑菇状的粉色星空云,就著闪电的轰鸣声,下起倾盆大雨,几欲击裂车身……”整个追气球的旅程十分惊险刺激。

但最终,少年们在汽车汽油耗尽的情况下于次日凌晨结束了无果的搜寻。第二日,NIKO决定一人再度踏上搜索旅途,搭乘火车前往广东省东北角的河源。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NIKO最终在一片水稻梯田中找到了他们的拍摄成果。

“我们实现了所谓不可思议的计划。就是,我们儿时对著天空时的幻想。”NIKO在《追气球的熊孩子》一文中如是写道。

根据《少年不可欺》所述,这段旅程得到了优酷制片人王某的注意,并通过微博私信的方式与团队取得联系。王某承诺以6000元酬劳并负担差旅的方式邀请NIKO团队再次拍摄“追气球”的纪录短片,短片由原班人马本人出演,再发射一次气球对地球取景拍摄。

而在沟通拍摄细节的过程中,少年们透露了详尽的拍摄方法,制片人却几度闪烁其词,最终以资金原因告知合作终止。但不久后优酷与陌陌联合出品商业广告片《追气球的熊孩子》却高调上线。       

商业广告片《追气球的熊孩子》截屏图

网友声音:版权意识在觉醒但创意国外早有

在"NIKO EDWARD"发布这篇《少年不可欺》之前,几乎每天更新各种散文、小说和摄影作品,内容大多偏向写作者的个人体验,阅读量基本在数百到两千不等。而11月29日的一篇《少年不可欺》则已经突破微信显示阅读量的十万上限。加上微博主页近5万的转发量以及各种加V博主的转发,这件事在网络上激起了极大的反响。

大多数的声音都表达了对少年的支持,对优酷侵权行为的声讨。除了一些不理智的激愤与谩骂,许多人都提出了对版权和创意价值尊重的迫切愿望。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指出,其实这个创意本身就来源于国外。通过搜索,可以发现,2012年9月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道,一19岁孩子用300英镑,耗费40小时,将一带有GPS、无线电和微处理器的拍摄装置用气球送至33592米的高空,在气球的平流层拍摄到堪比NASA出品的太空大片。并将短片上传YouTube上与网友共享。同样的举动,还来自一位美国父亲,用iPhone手机上拍摄并用GPS定位功能,也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分享给他的儿子。在YouTube上,这样的视频还有不少。

在淘宝网上,搜索“高空气球”,与视频中同款的白色巨型气球售价从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最大规格的气球飞行高度可达38000米。原则上,飞到平流层,15000米高空以上,再加上广角镜头的鱼眼效果,就可以看到短片中呈现的蓝色地球弧面。最近几年上“太空”的地球物种着实不少,除了相机,还有乐高积木、Hello Kitty,甚至汉堡、椅子,这类视频在国外视频网站上有很多,也有解密过程的视频可供参考学习。

“侵权方一直拖、不出面,指望着等到时间过去事情自然就平息,这种策略好像每次都可以成功,我想这次大概也不会太例外?直到下次侵犯知识产权的事情再一次发生,舆论再群情激奋一次。这种循环仅在今年年内我就已经目睹好几次……表面上表态严肃处理,具体落实的细节估计谁也不清楚,就算公示处理细节,这个处理对这个人在行内能有多大影响也未知,或许换个title、换个东家继续混的风生水起也说不定,整体来看对错误的惩罚机制基本不运转,也没人真正在乎。但是,也仍然希望这一次不会陷入如此循环,希望改变可以从这一次开始。尽管渺茫,还是希望。”

网友sekimei的发言可以代表大多数对于这个事件及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机制的反思。

法律专家:在维权方面存在困难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也在第一时间关注了这一事件。游律师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就目前网上所显示的情况来看,学生们可以申请法律维权,起诉优酷和默默,但维权也存在不少技术层面的难度。“比较明显的侵权是优酷所拍摄的短片中确实使用了NIKO所拍摄的照片,图片的版权侵权,是优酷和陌陌都要承担的责任。

但法律并不保护创意,因此,游律师建议,在起诉优酷时,应该诉诸“缔约过失”,即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有的义务,而使另一方当事人信赖的利益遭受损失。但游律师表示,这个过程会有一些技术上的难度,“因为 缔约过失 并不是法院常规的追求责任的方式,通常法院追求 违约 的责任更多。由于合同还未签订,中间双方的协商过程在取证上都存在难度。”

“电话录音怎么证明一定是这个人说的呢?”就目前NIKO在《少年不可欺》一文中所出示的微博私信截屏和电话录音的等证据,游信庭律师表示,这些证据的可信度以及所指向的现实中的当事人与优酷、陌陌方面的关系在取证上都需要一定的过程,也并非易事。

此外,就追寻赔偿方面,因无法获得对方的财务数据,陌陌通过这个广告片获取的受益无法得到具体的量化,所以,想要根据对方获得的利益诉诸相应的赔偿也比较困难。“这样的侵权案件每天都在发生,太多太多了,我们以往的经验都开玩笑叫 十诉九不赔 ,通常也只能拿到很少了一点补偿。”

不过,游云庭律师还提到,这样的事情屡有发生,和整个视频网站的生态链有关,视频网站本身竞争压力大、资金方面本身就很紧张,“这些视频网站一直以来也没有非常成熟的盈利模式,整个视频网站行业长年都处在亏损的状态。如果是一个很有钱的公司,应该也不至于发生这样的事情。”

事情发生后,优酷土豆方面发表声明称:感谢大家的关注,相信每个与我们合作的朋友都对我们的价值观有判断,尊重并帮助每个梦想实现是我们的使命。关于《少年不可欺》一事,说明如下:

1、支持原创,保护PGC(专业合作内容)权益是优酷土豆集团一贯的主张。

2、优酷土豆集团管理层自昨夜获知此事给予了高度关注,目前已经展开专项调查。

3、如所述全部属实的话,将给予严肃处理。

4、优酷土豆已经安排了专门团队积极与当事人取得联系。

5、事情一旦有任何进展,我们将及时和公众进行沟通。

同日,陌陌方面亦发表声明表示已停止推广涉嫌抄袭的视频。

来源:网易                                                时间:2014-11-30 

这是今天文章的主角

三年前的 2014 年 11 月, 有一篇名为《少年不可欺》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作者 NIKO 在文章里对国内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侵权控诉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那一年,19 岁的 NIKO 和团队完成了一次把气象气球放进太空,给地球拍照的行动。

在后来的这几年里,我仍然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因为都没有再怎么听过国内的年轻人有做类似的创举。

而今天,我要接着讲述 NIKO 的故事,不过,是 2017 年的 NIKO,是那个已经长大了的 NIKO。

文|林聪明

来源|我要WhatYouNeed

他在微博上有三个 ID,与此对应的是三个不同的身份。这三个身份对应的分别是理性、寡言、逗趣的三种性格。

“我要离开微博,记得想我。”

“离开微博一段时间。”

“道一声别,后会有期。”

9 月 5 号,他用这三个 ID 分别更新了三条微博,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就像是外星人在对地球探索结束后留下的一句轻飘飘的道别。

不,他确实是个外星人。

“如果到了 27 岁还没有做出很酷的事,我就会把我的人生关机。” 高宙维说,“我现在没剩多少时间了。”

高宙维,是他给自己取的名字。我掐指一算,现在他离设定的时间只剩 5 年了。

其实,如果按照一般人对“酷”的定义,他的目标早在 19 岁那年就已经完成了。

那年他刚结束高考,在高考之后,他做出了两个决定:一个是不去念大学,另一个是,用热气球来航拍地球。

第二个决定从实施到成功,再到媒体引爆,让他在一夜之内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追梦少年。

而引爆话题的,并不单纯是高宙维的追梦过程,而是他写的一篇名为《少年不可欺》的文章,控诉了两个著名公司在广告片中抄袭了他和朋友的创意。

这篇文章发酵迅速,刷爆了朋友圈。有人赞赏他们的勇气,也有人质疑他们是炒作。但不管怎样,他还是在一片赞赏和质疑声中成名了。

3 年过去,他从航拍地球的少年,变成了一名独立艺术家。

如今他再提当年,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后续和纷争,而是一个小细节:其实他们为 GPS 准备的降落伞,是高宙维的奶奶用雨衣缝的。

我问高宙维,被质疑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他说:“很无所谓啊。因为我从小到大就一路不被看好,习惯了。”

从小到大,高宙维都觉得自己是个外星人。

坐在教室上课,他每天都在盼望飞碟会出现在窗口,把他接走。他做过无数个关于外星人的梦。星球大战,地球灭亡,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后来,他把自己的英文名一竖条地纹在了手臂上,作为自制的外星人编号。

然而,高宙维并不打算做一个普通的地球人。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顽皮倔强,宁愿淋雨也不愿意撑妈妈给他买的一把花花绿绿的伞。

在他的学生生涯里,教育体制也是他反叛的首要对象。在他眼里,“学校是一个不必要的存在,我觉得学校会被淘汰。”

对学生单一量化的标准,是他厌恶学校的重要理由。

中学时,高宙维试过悄悄地用塑料袋为学校的思想者雕塑设计衣服,结果轰动了全校。这成为他进行公共艺术的一个开端。

由于不服管教,他经常被老师叫家长。有一次他对老师说:“学校教书育人,教不好还推给家长,没用。你可以回家种田了。”

老师气得当场要打电话给他妈妈,他手一伸,直接把老师的电话挂掉了。

那会,高宙维还是学校唯一一个每天挂着一台单反上课的学生。除此之外,他用手机录下了高三一整年的视频,并打算在十年后做成一部校园纪录片。

“我敢肯定,这一定会是非常酷的片子。”

骑机车的酷酷的他

“酷”,是高宙维说话的关键字。

拍地球,“挺酷的”;画油画,“挺酷的”;玩音乐,“挺酷的”;做个艺术家,“挺酷的”。

这个字,成了他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

当身边的朋友读书、就业、出国,只有高宙维选择了待在家里自学,学一切他感兴趣的东西。

他的生活很简单,不太出门,也没有特定的作息时间。每天掀开被子,随着心情来确定要做什么。

最近,他迷上了做音乐。起床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做出很酷的音乐”。

有天晚上,他给我放了一小段他刚刚做的东西。听起来实验性很强,有种飞船即将起飞的感觉。

他很喜欢这种即兴而来的成果:“虽然我看不懂五线谱,但我可以靠耳朵来听。舒服,那就对了,就是这个调。”

不过,就在我们语音聊这个的时候,他突然顿了一下。

原来是他母亲进了房间,他低声说了几句话,在几秒钟的沉默过后,他又回归到原先的音量,继续和我聊刚刚的话题。

我问他:“平时你妈妈会过问你的创作吗?” 他说:“不会啊,我不喜欢被打扰。”

除了他自己的画廊,家里的书房也是他工作室。当创作的场所闯入了其他人,就算是母亲,他也会产生被冒犯了的不悦。

而在高宙维决意要走艺术家这条路的时候,他母亲也曾花过大力气去劝他去念大学,但最后还是拗不过他。

“我从小就是这样,我想做的事,没人能拦住我的。”

他与自己的作品

高宙维喜欢画山和海。他用单一色彩的笔触来完成每一幅山和海,强烈的对比和极致偏冷的调性,这都是他作品里鲜明的特点。

这是他一手创造的宇宙,孤独清冽。

前段时间,他的装置作品在杭州展出。在场接触过他的粉丝,大多会用“幽默风趣,很有亲和力”来评价他。

他说,现实中的自己,的确更接近于自己的第三个微博 ID 里负责搞笑的那个人格。

而另外两个 ID,分别是 NIKO EDWARDS 和 NE7X,代表了他的另外两种人格。

他把三个微博背后的人格分得很清:NIKO 是专门用来表达严谨的思想体系;NE7X 纯粹用于展示作品;而高宙维,是大男孩的搞笑日常。

在看完大男孩微博里的搞笑视频和自拍后,我看到 NIKO 在微博上写着:“实则,我开心的时候,是不开心的。”

那些发表在夜晚的文字,带着深思过的晦涩:

-“有些人的使命感是与生俱来的,会在一个特殊的时刻触发。可理解为是先古遗传的数据,迷藏在 DNA 链条中。意识到就要触发它,别在人群中磨灭了它。”

-“对于他人样貌没有丑的概念,只是觉得都有其特点。但对丑的评判却在自我身上生效,所以自卑至极。”

他觉得自己长得丑。

高中时,高宙维曾经为此而自卑。在情绪的低潮里,他发现校方并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

于是,他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专门鼓励青少年走出黑暗的活动。只是这个活动无人响应,很快就沉下去了。

当我再翻回了大男孩微博看他的自拍,棱角分明的脸上,分明带着温和的自信啊。

社交软件成为了高宙维实现自我表达的重要出口。他在上面创建不同的身份,并不断切换自己的人格。

回归到现实中,他不再是那个高冷艺术家或搞笑大男孩。从网络下线,吃饭的时间到了。母亲问他:“吃什么?”

他从书房走出来,坐在客厅,边吃饭边看电影。和任何一个普通男孩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家里,他和母亲交流不多。

他说,自己半夜有时会在床上一跃而起,开机车去海边发呆。他躺在深夜的海里,那是个能看到很多星星的地方。

他有很多话想说,却找不到出口。当海水拍到身上的时候,他觉得他找到了这颗星球留给他的安慰。

爬楼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高宙维快乐的事情。

每到一个城市,他就会去试着爬上那座城市最高的楼顶。

那天和高宙维聊天,我坐在 34 楼办公室的落地窗前陷入沉思。这座楼在建成之前,高宙维爬过。

他潜伏在黑夜的便利店里,看着楼里巡逻的保安,然后看准时机,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工人帽,若无其事地进入了大楼。

他在周围都是戴着同款帽子的人群里穿行,不到三个小时就轻松爬上了楼顶。

站在楼顶最高处,高宙维注视着即将日出的广州。云很多,风很大,人很渺小,他很快乐。

高宙维给自己定下了 27 岁的 deadline,做不出满意的作品,那就把人生关机。

他向我泄露了自己的关机计划:那就是做一个很大的气球,把自己绑上去。

然后飞上天空,在最高的地方跳下来。

如果能成功地存活,那他的人生就可以继续启动了。

在高宙维的观念里,如果他不给自己设置一个人生的 deadline,很有可能就会像大部分人一样,觉得自己有大把时间和机会,然后每天沉浸在所有的娱乐和快感里,最后全部被泡死。

“我不是说那样活着就不好。只不过我不愿意在自己身上看到这个结果。”

“27 岁还不酷,滚——!”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带了点恶作剧般的笑意。

27。就这样变成了一个不断督促高宙维往前走的数字。

他就在这样紧凑而有限的时间里,一次次开始试图摸到更高的地方,只想看看最后自己的手能触到太空的哪里。

end

来源:搜狐                                              时间:2017-10-02

推荐阅读:叶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