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都市网
河北都市网 > 金融 > 正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伊尹先师的故事

导读: 

伊尹,生于公元前18世纪末至公元前l7世纪初,夏末空桑(今河南杞县空桑或河南嵩县)人。据说他的父亲是位手艺高超的厨师,他的母亲则是居于伊水之上的采桑女。

伊尹,生于公元前18世纪末至公元前l7世纪初,夏末空桑(今河南杞县空桑或河南嵩县)人。据说他的父亲是位手艺高超的厨师,他的母亲则是居于伊水之上的采桑女。 从记载来看,伊尹先师确实是一位夺天地精华的烹饪者,他的手艺来源于深刻的道学内修。作为当时黄学的大成就者,他已经达到了深刻洞察事物的本质,并且在各个方向自由创造的境界。烹饪可以,治病可以,治理国家,夺取天下,也同样可以。

圣者名厨美名远播,已经传遍了了华夏四方,甚至超越了国界,到达当时素有贤名的商王成汤耳朵里面。成汤当时统治的商国,地域不过七十里,是不折不扣的小国。国家虽小,但是却能以德治理。夏商周时期治理学讲究的是用圣贤之人为官。成汤以小国之君的身份,跑到有莘国,来延请圣人伊尹为相。根据历史记载,成汤去了不止一次,而是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去聘请。可是天下人最舍不得离不开的就是大厨了,这是关系到有莘王生活质量的关键人物啊,怎么可以随便放走?有莘王就是不答应成汤请走伊尹,成汤只好咬牙狠心,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于是,伊挚便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在离开有莘的时候,伊挚还不忘记背上自己用惯了的鼎俎--古代烹饪食物的礼器。伊尹的离开,成就了一段“伊尹背负鼎俎为汤烹炊”的历史佳话。

伊尹到了成汤国,而当时的成汤王并没有多大的雄心。方圆七十多里的地,相对夏朝来说,只能叫做弹丸。而满怀仁爱的成汤,最大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子民治理好,而不是去扩张吞并。

可是伊尹观到的却是不一样的天。当时的夏朝,已是末世。夏朝的统治者是桀,他骄侈淫逸、宠用嬖臣、暴虐无道,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夏朝的统治风雨飘摇,国势渐衰。天意依据君王的德性,已经发出了成汤灭商,统一中国的号令,而这一切都被超凡入圣的伊尹先师尽收入心。他来到商国,志在天下,而要得天下,必须说服成汤王。要说服成汤,他须先烧一锅汤。

这锅汤是在成汤王的欢迎仪式上进行烹饪的。伊尹到达汤国的第二天一早,成汤就在朝廷上接见了伊尹。久闻伊尹美名,就想考他一考。伊尹面对天意注定要统一天下的天子贤王,有意和他研讨一番,于是这一君一臣,就围绕着伊尹的汤锅,探讨起来。

成汤问道:“先生既然是名扬天下的大厨,可以用这汤锅立即做出美味吗?”伊尹的回答是这样的:

“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辛而不烈,澹而不薄,肥而不月侯。”

(大意是:君的国家小,不可能都具备;如果得到天下当了天子就可以了。说到天下三类动物,水里的味腥;食肉的动物味臊;吃草的动物味膻。无论恶臭还是美味,都是有来由的。味道的根本在于水。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决定了味道,味道烧煮九次变九次,火很关键。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通过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不失去食物的品质。调和味道离不开甘、酸、苦、辛、咸。用多用少用什么,全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将这些调料调配在一起。至于说锅中的变化,那就非常精妙细微,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出来说得明白的了。若要准确地把握食物精微的变化,还要考虑阴阳的转化和四季的影响。所以久放而不腐败,煮熟了又不过烂,甘而不过于甜,酸又不太酸,咸又不咸得发苦,辣又不辣得浓烈,淡却不寡薄,肥又不太腻,这样才算达到了美味啊!)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对话。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就是,治理大国不要计较出现的小毛病,小缺陷。也就是大行不顾细谨的意思,也是九根指头和一根指头的意思。比方说,治理过程中有人大喊:不好啦,饿死人啦,赶快停停停。对饿死的事要处理一下,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只要对,就要继续进行下去。

国家一大,什么鸟都有,七嘴八舌,百人百性,有喜欢吃咸的,有喜欢吃淡的,有喜欢吃酸的,有喜欢吃辣的,要是都照顾到,一锅饭十年都做不出来。

伊尹历事商朝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

来源:百家号   日期:18-03-10

推荐阅读:叶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