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都市网
河北都市网 > 要闻 > 正文

梅卡曼德:赋能新型工业化,为全球工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导读: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正在重新定义工业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并激发出前所未有的高质高效生产力。


在WAIC 2025展会上,15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示了从工业分拣到情感交互的突破性能力,标志着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中国正引领这场以“感知-决策-行动”闭环为核心的产业革命,2026年或成行业应用元年。


“在这一背景下,新型工业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模式,而是向着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的方向迅速演进。”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记者从全球最大的AI+机器人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获悉,聚焦AI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点,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推动工业领域的创新突破和转型升级,为全球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直是梅卡曼德的重点发力方向。







以增量形式融入传统行业和产业链,具身智能推动工业系统革命


当前,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具身智能正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验室走向现实。


在WAIC 2025“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梅卡曼德机器人首席发展官韩卓,全球人工智能包容性网络主席王晓梅,拓尔思首席数据官、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文雅等,围绕“数据×人工智能体”的实践经验、挑战、发展趋势的看法及建议展开了深入讨论。


“构建智能机器人与生产中台的数据与控制闭环,是实现高端制造的前提。”聚焦数据与AI融合趋势及落地实践问题,韩卓指出,智能机器人“眼脑手”作为工业智能体最重要的部分,需要从“自动执行”升级为“协同决策”角色。既要理解工业大脑下达的生产策略,又要在复杂多变的现场环境中完成精准动作。

“每个单点技术都要一流,作为产品和业务才是一流的。”她分析指出,在场景落地过程中,最核心的技术挑战,其实不是AI的单点技术,而是长链条技术的工程化、产品化。工业制造远看是万亿市场,近看是一万个亿级市场。但要真正渗透市场,需要智能机器人高度“产品化”,在不同行业、场景、工艺能规模化复用。


据悉,梅卡曼德自创立之初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专注机器人眼、脑、手技术自主研发,凭借通用机器人“眼脑手”全栈AI能力以及产品、服务、生态等全方位优势,梅卡曼德已率先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跨行业、大规模、全球化应用,践行“让技术真正被需要,让AI真正走入真实世界”的使命。当前,梅卡曼德产品已进入中德日美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多“灯塔工厂”,服务100+《财富》500强客户,在机器人3D感知、视觉和机器人算法、机器人软件等领域形成了深厚积累。


2025年3月,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梅卡曼德作为牵头单位及第一起草单位主持编制的《工业机器人 三维视觉引导系统 通用技术要求》(GB/T 45501-2025)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推动AI与工业深度融合,重视本土化,占领全球竞争先机


在谈到国际化和“出海”话题时,韩卓指出,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深刻调整,不论是大型跨国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数智化都已成为重要课题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众多科技企业正在全力构建全球化生态圈,以本土化深耕、多元生态合作、产品国际化升级、新兴市场战略布局及卓越海外客户服务为关键驱动力,驱动海外业务持续拓展。”她举例说,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地区,对数智化解决方案需求旺盛,是中国科技企业的重要发力点和业务增长点。她说,“这些地区制造业升级需求与中国技术供给形成互补,为‘中国方案’输出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信AI会成为决定智能时代主导权的关键变量。”在韩卓看来,工业AI落地,除了算力和参数,在更高维度上PK的,是AI企业“懂工业”以及关于工艺知识的深厚积累。


“做工业AI的企业有很多,但少数真正走得远的玩家,都有一个共同点:既有技术,又懂得敬畏工业制造,还懂得敬畏现场。”韩卓总结道,“本土化也非常重要,要学好外语,理解文化,严格遵守当地法规。”


据悉,梅卡曼德作为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独角兽企业,此次重磅亮相WAIC 2025前沿科技展区,现场展出了自研Mech-Eye高精度3D相机、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以及Mech-Hand五指灵巧手等通用机器人“眼脑手”全栈技术产品,以及双臂机器人叠衣、人形机器人取货、海量物体分拣等近10个前沿具身智能应用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梅卡曼德生动展示了其自研的通用机器人“眼脑手”如何融合多模态感知、自主认知与规划、智能运动控制与执行等全链条具身智能前沿技术。该技术体系具备强大的识别、理解及操作能力,通用性及泛化性能强,能够适配各类机器人形态、物体、任务及环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