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都市网
河北都市网 > 理财 > 正文

李录谈现代化系列(三)1.0、2.0、3.0文明的划分及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飞跃

导读: 

人物介绍:李录,美籍华人。查理·芒格的合伙人,美国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真正的价值投资理念的践行者。查理·芒格家族资产的主要管理者。他是查理·芒格所说的“一生中三个最成功的投资之一”、是外界盛传的芒格衣钵的传承者。

人物介绍:李录,美籍华人。查理·芒格的合伙人,美国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真正的价值投资理念的践行者。查理·芒格家族资产的主要管理者。他是查理·芒格所说的“一生中三个最成功的投资之一”、是外界盛传的芒格衣钵的传承者。

读史可以知兴替,鉴往可以知未来。李录说:“做投资就是做预测,你必须整体性思考与掌握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情况,想想未来10-30年会发生什么(你才有可能胜出)。”本系列一共有十六讲,今日是本系列第三讲,祝享受这个过程,开启旅程。。。

第三章:1.0、2.0、3.0文明的划分及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飞跃

导读:根据人类生产方式的不同,我大体上把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分成三部分;采集狩猎文明,或1.0文明;农业畜牧业文明或2.0文明,以及以工业革命为先导的科技文明,3.0文明。从公元前60,000年,一直到公元前12,000年前,人类用了几万年的时间,从非洲出发,一路占据到南美最南端,跨过大冰川,越过海洋,在对未来和目的地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代一代以顽强的决心以平均每年一英里的速度遍布了整个地球。这个时候人的主要工具就是石器,交通工具就是双腿。就靠着一路打猎和采集,并以很小的团队为组织一路前进。这次人类祖先的远征,今天想起来还会令人震撼,激动人心。

IanMorris的社会发展指数图表清楚地呈现出人类文明进化轨迹的不断上升趋势,曲线的幅度也显示出不同时代有不同上升速度。社会的发展总在起伏中曲线上升,而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起伏又有不同的规律。可见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始终保持了上升趋势,但在不同阶段速度不同,各有特点。所以我认为要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需要划分不同的阶段分别加以分析。

我把文明定义为人类利用自身与环境中的资源在生存发展中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成果,意在计量人类和他最接近的动物祖先之间拉开的距离。容易和文明混淆的另一个概念是文化,文化是指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信仰。文化用来区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区别,而文明则是用于描述人类发展的共性,并区别人类与动物祖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工业文明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业文明的到来也带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农业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的生产方式则主要是采集和狩猎。根据人类生产方式的不同,我大体上把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分成三部分;采集狩猎文明,或1.0文明;农业畜牧业文明或2.0文明,以及以工业革命为先导的科技文明,3.0文明。

在1.0文明时代,人类采集、使用能量的方式似乎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这是一个误解。人类的1.0文明,其实在七万年前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要理解人类的特性,必须要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地球有四十五亿年历史,生物大概只有十五亿年历史。人类的祖先只有十五万年历史。自然环境对所有生物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气候又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地球的气候在大概五千多万年以前开始发生了一次大变化,当时大陆架的移动使得绝大部分陆地移动到了北半球,而使南半球基本上以海洋为主。另外一次变化是在一千四百万年以前,这时形成大陆架的火山行动基本上停止,地球的温度也随之下降,于是南极形成终年的积雪,而北极由于没有大陆架,雪比较容易融化,所以直到两百七十五万年前才形成终年的积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米兰科维奇循环开始对今天的地球气候产生了周期性的影响。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并不是正圆形,因为受到其他星球的引力,常常是椭圆型。另外地球的自转过程里通常会有倾斜,自转轴也有进动。受这三个因素影响,地球气候就形成一个以每两万六千年、四万一千年、九万六千年为周期的三大循环。这三大循环造成了地球接受太阳光热的数量不同,形成了气候的冰期和间冰期。

冰川纪在历史上出现过四十次到五十次,最严重的两次发生在十九万年前和九万年前,这个时段在人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在冰川纪最严重的时候,仅北冰洋的冰川就覆盖了北部欧洲,亚洲,美洲。地球表面的水大多被吸收到冰川里,地球变得很干燥,海平线比现在低三百英尺。加之冰川把阳光折射回大气,导致气温更低,植物和动物减少,空气中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减少,气温又进一步降低。现代人的祖先 Homo sapiens 智人猿在十五万年前左右出现,这时期恶劣的气候条件让他们只能生活在非洲靠近赤道的很有限的区域之内。绝大多数基因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当时人类的总数一度下降到两万人左右,人类也没有显示出任何将来会征服地球的迹象。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但是到了七万年前左右,人类的运气开始好转,这时米兰科维奇循环朝相反方向变化,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开始变得更加温暖湿润,给人类提供了更好的自然条件狩猎、采集,人口也开始随着食物的增加迅速增长。也是在这时,人作为一个独特的动物,开始显示出自己真正的优势。

人类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显得和其他动物,哪怕是与自己接近的类人猿都有很大不同。这个区别在气候变暖之前并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但一旦气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人类就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人类和其他动物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头脑巨大,计算能力超强。虽然大脑只有人的体重2%,却要消耗人20%的能量。人类如果要等大脑完全成熟以后出生,母亲将完全没有办法生产。对这个问题,人类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大脑没有成熟之前就把婴儿提前生产出来。这和其它哺乳动物都不一样。无论是牛、马、羊、狮子、老虎,出生后很快就可以独立站立、生长、生活、甚至捕食。可是人出生的时候离成熟和独立生活还很远,还需要几年才能够站立,行走,说话,头脑才能完全成熟。所以人类新生儿的死亡率很高,但是成熟后的优势也很明显,当气候变得有利于生物,人类的优势就表现得格外突出。这个优势充分体现在了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飞跃,也就是走出非洲的飞跃。

一方面由于气候的变化,一方面受原来生存环境的影响,人类的祖先开始出走非洲,离开原来的生活地,去往全新的生活环境。这次文明飞跃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人这种动物独特的进取心和智力。从公元前60,000年开始,人类开始从非洲索马里进入到阿拉伯,到欧亚大陆,然后从北非进入到欧洲,从欧亚大陆进入到东方亚洲,从亚洲南部进入到澳洲,从欧亚大陆穿过阿拉斯加进入北美,从北美再进入到南美。

图4.人类走出非洲的路线及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的时间点

来源:IanMorris “Why the west rules – for now (2011)” P67

图4大体显示了当时移民的路径。在大概四、五万年的时间里,人类足迹基本上遍及全球。随着气候不断变暖,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更多的植物、动物,使得靠狩猎和采集的人类在世界上各个地方都有可以生存的机会。虽然大自然给各种生物创造的条件是一样的,但是并非所有的物种都像人这样有强烈的进取心,突破如此多的困难走遍全球。这一次行走即便在今天都是惊人的,难以想象的一次旅程。试想当时的人类祖先要跨过大冰川,越过海洋,在对未来和目的地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代一代以顽强的决心占领了全球。从公元前60,000年,一直到公元前12,000年前,人类用了几万年的时间,从非洲出发,一路占据到南美最南端,以平均每年一英里的速度遍布了整个地球。这个时候人的主要工具就是石器,交通工具就是双腿。这时还没有农业,没有畜牧业,没有其他的动物作为依靠,也没有任何其他工具,就靠着一路打猎和采集,并以很小的团队为组织一路前进。这次人类祖先的远征,今天想起来还会令人震撼,激动人心。

关于出走非洲的Homo sapiens是否就是人类祖先的问题在学界一直广受争论,直到90年代才彻底被解决。1987年基因学家Rebecca Cann,带领她的团队第一次得出突破性的结论。通过对只有女性携带且只能通过女性遗传的Mitochondrial基因进行全球性研究,Rebecca Cann发现了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基因多样化在非洲比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更多;第二,其他地方的基因多样化都是非洲这种多样化的一个分支;第三,科学家能找到最老的Mitochondrial基因来自非洲。这三个发现,不可避免地推出一个结论:全世界都有一个共同的妇女祖先,她生活在非洲,被称为“非洲的夏娃”。此后的多个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证实了Cann 的发现,只不过把非洲夏娃出现的时间推迟到了公元前150,000年左右。到了90年代,其他基因学者通过检测DNA中只能在男性间遗传的Y染色体,得出了几乎同样的结论,即人类所有男性的祖先也在非洲,被称为非洲的亚当。所以截至90年代,关于Homo sapiens是否是人类祖先的争论有了答案,我们今天所有人的共同祖先,都是从非洲走出Homo sapiens,在全球各地留下来的子孙后代。而其他所有的猿人和类人猿在人类离开非洲后几万年内,几乎都绝迹了。

人类出走非洲后在一路上都留下了文明的痕迹,其中最著名之一的是已有一万八千五百年历史的阿尔塔米拉洞壁画Cueva de Altramira。这个壁画达到的艺术造诣高度惊人,极其富有创造性,以至于毕加索在参观了这个壁画之后曾经慨叹道“我们现在所有的人都不无法画出这种水平来。”他认为在这个壁画之后,人类所有的作品都是退步。

图5 阿尔塔米拉洞里的壁画

来源:阿尔塔米拉洞维基百科

在人类走遍全球的这一路上的考古发现,无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和智慧。无论是从绘画,石器的制作风格,还是妇女的装饰,都可见一斑。虽然人类诞生之初也只是采集和狩猎,看起来和动物祖先并没有太多区别,但是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即便是其他的类人猿,也没有像人类一样,在短短几万年里步行穿过了冰川、海洋,足迹遍布了全球每一块地方;也没有像人类一样,在所有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决心、驱动力、对于意义的追求、和用艺术的表达,其他的类人猿都不具备。人强烈的进取心和高超的智力,使他从这时起就显示出来和任何其他动物都不同。

人类这一次走出非洲对全球的覆盖,虽然没有在生活方式上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让人口从最初的两万人左右迅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分布在全球所有的地方。当全球气候开始变化,给生物提供新的发展机会时,人类已经准备好利用这些机会。所以这一次出走非洲,让人类开始有了第一次文明的大飞跃,濒于灭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基因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大大增加,并开始在全球寻找最适合人类发展的生存条件。当这种生存条件在地球的某一些地区首先出现的时候,人类能够利用机会的能力已经彻底形成,新的飞跃的基础也已经奠定坚实。

来源:搜狐                                               时间:2018-09-05

从首都国际机场搭乘航班,正南偏西4500公里,经过近6小时的飞行,一座热带风情洋溢的现代化城市扑面而来,这就是新加坡。

去年,国内互联网一档火爆脱口秀《晓说》曾专门介绍新加坡,节目内高晓松盛赞新城是目前地球上为数不多已进入3.0文明时代的国家。徜徉在新加坡街头,空气清新,花红树绿。一栋栋摩登高楼栉次鳞比,来往车流中各个车身干净崭新,不同肤色人群相安和谐,海边港口货轮匆忙来往,密麻的集装箱被有序装卸。

文明有礼,优雅指数如花绽放

新加坡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城市, 在新加坡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阶段,都设有文明道德规范课,让市民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报纸、电视等新闻工具除及时宣扬先进事迹、抨击不良行为外,还积极组织各种旨在加强道德建设的活动:“国民意识周”、“敬老周”、“睦邻周”、“忠诚周”、“讲礼貌运动”、“反对乱丢乱吐运动”……

新加坡行善运动是一个提升城市文明的机构,在它的推动下,各所学校第二学期的最后一天被定为“新加坡行善日”,以鼓励更多学生行善。新加坡行善运动秘书处总干事袁国栋博士指出,一个友善、优雅的社会不能强制要求,只能靠鼓励和培养来达成。他说:“尽管我们的社会经历了改变,未来还将面对不同的挑战,充满善心的国度只有在每一个人都以身作则的情况下才能达成。” 袁博士致力于实现优雅社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城市“优雅指数”。

组屋安居乐业,年轻人买房压力小

在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岛上,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为超过80%的国民提供了住所——组屋。1960年2月1日,新加坡政府成立建屋发展局,初步计划大力推动租赁组屋的建设。1964年,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一句“我们的新社会,居者有其屋是关键”。

新加坡组屋类似国内经济适用房,但并不是狭小低档房屋的代名词,它科学合理的设计,美观大方的外表,实惠低廉的房价,使新加坡的年轻人们不再为买房难而烦恼。组屋的附近周边设有各种健身设施,方便居民开展各种规模的休闲健身活动,使大家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新加坡组屋为适应不同人群的居住条件,分为一房式、二房式、三房式、四房式、五房式、公寓式等不同类型。无论你家几口,无论你想要怎样款式的房子,新加坡组屋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建屋发展局建造的组屋已有55年的历史,在政府有序的翻新计划下,早年建造的组屋也不显破旧,整个城市面貌一新。走进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大厅左边悬挂的一幅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200多年后,唐朝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写的理想终于在南洋小国新加坡得以实现,诗人应该瞑目了。

临终关怀,老龄化社会的温馨课程

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对提高生活质量津津乐道,却忽略了临终生活质量。在新加坡,临终关怀服务正在为如何实现临终者优雅地死去而努力。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的宗旨是为现代医学治疗无望的病人解除身心痛苦、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使其平静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的历程。临终关怀还对临终病人的家属实施心理关怀与悲痛疏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居丧期,重建生活。

HCA 慈怀护理总裁兼医疗总监阿齐利瓦兰医生(Akhileswaran)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将有大量老人长期处于健康不佳的状态,无法自理,而且家庭人口越来越小,来自家人的支持不足,我们更要学会如何照顾这些老人。”目前新加坡接受慈怀护理的临终病人比例还不算高,原因在于人们对慈怀护理缺乏认识,人们总是把临终护理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其实它强调的是好好地度过最后有限的日子。在中国国内,国人一般忌讳谈论死亡和相关事宜,这使得人们对临终关怀的认知较低。如果医生建议病人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病人和家人基本不会同意这样做,他们认为接受等于放弃治疗。

在医学界加速发展医疗科技,挽救更多生命的同时,如何让末期患者和家人做好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确保患者在生命最后一程“走得好”,而非盲目寻求治疗造成更大痛楚,可能是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新加坡和中国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于国瑞)

来源:新浪                                               时间:2015/3/16

推荐阅读:福建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