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智利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成为拉美国家的首例; 2008年4月,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贸协定,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签署的第一个全面自由贸易协定;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成的最大自贸区; 今年9月,中国与毛里求斯就自贸协定谈判内容达成一揽子协议,这是我国与非洲国家商签的首个自贸协定……
至此,中国已经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17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对外贸易领域不断开拓新格局,实现历史性跨越。
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跨越
1978年到2017年,中国贸易伙伴从40多个发展到231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从355亿元人民币提高到27.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82倍;中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
自贸协定大幅度提升了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2017年,中智双边贸易额达353.95亿美元,是2005年双方自贸协定实施前的近5倍;在自贸协定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10年的2928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突破5148.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因为有了自贸协定,来自澳洲的龙虾、东南亚的水果、智利的葡萄酒、韩国的电子产品等更加便利地被中国消费者选购,中国物美质优的产品也纷纷乘船出航,远销各地。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推动与有关国家的自贸区建设,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按照中央的部署,中国自贸区建设不断加速发展,自贸区布局逐步完善。
目前,中国正在与27个国家进行12个自贸协定谈判或者升级谈判。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中国—挪威、中国—斯里兰卡、中国—以色列、中国—韩国自贸协定第二阶段、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以及中国—新加坡、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等。
自由贸易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当前,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推动与有关国家的自贸区建设,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内容。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2016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报告》,中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在货物贸易方面,零关税产品税目占比以及零关税产品进口额占比基本都在90%以上。其中,对港澳地区的全部产品均已实现零关税,对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哥斯达黎加、冰岛、澳大利亚等国的货物贸易自由化率也达到了95%以上。通过签署自贸协定,中国与自贸伙伴实现了比WTO水平更高的相互开放。
除了贸易国家地区的多元化,我国还在推进外贸渠道多元化。从数据看,目前我国的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已经连续两年高速增长,今年前7个月我国跨境电商进口420亿元,同比增长68%。随着本月刚刚实行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消费税和增值税相关免税政策的推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将有力推动外贸的发展,将有助于克服外贸的不确定因素。”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
自2013年启动以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自贸试验区用两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外资,取得的114项试点经验已经复制推广到全国。下一步,将推动自贸试验区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为今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打下良好基础。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时间: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