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都市网
河北都市网 > 医药 > 正文

戴自更 我自大道直行——新京报网

导读: 

1963年生于浙江宁海,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研究生毕业,高级记者,2003年创办新京报并担任社长,以打造“全媒体内容原创平台”的办报理念推动传统都市报转型。2017年8月,出任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总经理。

 

戴自更

1963年生于浙江宁海,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研究生毕业,高级记者,2003年创办新京报并担任社长,以打造“全媒体内容原创平台”的办报理念推动传统都市报转型。2017年8月,出任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总经理。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戴自更(后排右一)在人民大学读书时和同学合影。受访者供图

十七岁那年,那个在海里晒得黑黝黝的少年戴自更,从宁波一个渔村出发,坐了27个小时火车,来到人民大学。

在此之前,他的“梦想”都是躺在海滩和油菜花田里漫无边际的想法。他沉默、懵懂,入校时因为不会讲普通话,一度有些不自信。

读大学几乎改写并奠定了他人生的底色。

“人大给了我好多知识,让我想明白了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要改变点什么。”

7年后,研究生毕业,他已经长成一个虽不叛逆,但“心里尖锐、有锋芒”的青年。

他进了报馆,成为媒体人。此后近三十年,为真话、真相、常识和理性,他不断求索:“无论如何变化,你得守住常识,讲理性,要能够超脱于利益集团、利益格局之上,能告诉老百姓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谈求学经历

曾经胆怯、压抑

新京报:还记得自己考上人大时的情景吗?

戴自更:我是我们学校第一批被录取的学生,我记得老师还把名单写在宁海中学的黑板报上。我那时已经放假准备回老家了,万一考不上我就准备干农活去。

我当时在海边,晒得黑不溜秋的,每天捞点内海里的大鱼小鱼。那天我刚好在海里捞鱼,我的二姐过来说我考上大学了,我就去学校里拿通知书。

新京报:考上人大对你和你的家庭来说有什么意义?

戴自更:我自己比较喜欢语文,所以我所有学校全部填的语文,就填了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因为我觉得这个专业我认识,其他的什么法律、经济、甚至新闻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就是一个比较混沌的状态。

我们那一年北大在浙江招30个人,人民大学招20个人,复旦招了35个人吧,我的成绩在整个省里排到前30名,基本上这些学校老师说都能进,我昏头昏脑地就报了。反正离家远一点嘛,那时候就想到离家远点的地方去。

新京报:还记得对人大的第一印象吗?

戴自更:我从县里的中学一下子到人大的校园,觉得挺大的,走路还要走半天。树也挺多,都是高的白杨树,进去之后挺空旷的。当时就是乡下少年到了城市的那种感觉。

新京报:你大学里的状态怎么样?

戴自更:一、二年级很压抑、胆怯,觉得跟人家比差很远。上大学之前,我不会讲普通话,本科的时候参加了诗社、文学社,但是不能去朗读,因为人家听不懂我的浙江话在讲什么。我的不自信跟我不会讲普通话有很大关系。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好多了。

我大学时候比较用功,我们有几个老师说起“中文八一”(班级),总是说“这就是戴自更那个班”,他们觉得我这个人是一个标杆。在他们看来,我这个人特别好、特别用功、也特别淳朴。

谈大学启蒙

人大是我梦想长出翅膀的地方

新京报:在大学期间,有没有一些对你影响重大的瞬间?

戴自更:1981年刚入学不久,女排世界杯我们赢了。我们一帮同学跑去天安门游行,喊的是“振兴中华”的口号,那时候感觉你的命运跟身边的人、社会和时代是密切相连的。

我们那时候讲“从我做起”,你的方向就是这个国家的方向,你的努力就是这个国家的未来。每个人想的都是我们学了知识、读了书之后是为这个国家服务的。

我基本的价值观是在大学形成的。比如现在讲的家国情怀,的确是在大学树立起来的。

新京报:你曾经说过,读大学是你人生的第一个起点。

戴自更:对,人大给了我好多知识,让我想明白了人为什么活着,活着要干吗,就是为了国家、为这个时代,也是为自己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小时候的梦想都是躺在海滩和油菜花田里漫无边际的想法,我真正的梦想或理想是在人大发源的。在大学里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开始想改变点什么东西,说文雅一点,人大是我梦想长出翅膀的地方。

新京报:你是1988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分配到光明日报吗?

戴自更:对。当时想来想去,觉得做媒体好一点,应该去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这样的地方。

光明日报当时风头正劲,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之后的氛围好,是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发言平台,影响挺大。我觉得学术和理论的氛围挺不错的,就去了。

谈传媒变迁

媒体得守住常识和理性

新京报:当时创办新京报的初衷是什么?

戴自更:当时的理想就是办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报纸。报纸首先是新闻信息的载体,要还新闻本来的面目。

新京报:在新京报的十四年里,有没有特别激动的时刻?

戴自更:报纸创刊的时候挺激动的。我记得当时我跟程益中几个人在楼下印刷车间等着报纸印出来,有一种神圣的仪式感。办报的想法落地了,意味着以前想法的实现和未来即将为它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新京报:在新京报创刊10周年的时候,你说,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变得更有耐心,更加成熟”,怎么理解更有耐心、更成熟?

戴自更:以前我们以为通过一份报纸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时代,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些(决策),但实际上,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当然,新京报确实影响了很多人,但我们绝对不是救世主,中国社会的进程是靠潜移默化影响的,是久久为功的事。

新京报:在媒体环境变革的时代,你觉得作为报人,最应该坚持和最应该改变的是什么?

戴自更: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觉得媒体总要告诉人家一些真相,或者说真理。能够让人家看完报道之后,得到一些什么。我之前说燃灯者,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是光,就应该照亮点什么。而不是去为一些不正确、非常识、非理性的东西推波助澜。你得守住常识,讲理性,要能够超脱于利益集团、利益格局之上,能告诉老百姓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新京报:如果对新京报人说一句话,你会讲什么?

戴自更:我去年写的13周年社庆主题词:我自大道直行,不信邪,不媚俗,不动摇。

人大给了我好多知识,让我想明白了人为什么活着,活着要干吗,就是为了国家、为这个时代,也是为自己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戴自更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7-09-28

推荐阅读:叶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