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都市网
河北都市网 > 文化 > 正文

崔向群:国有重“器”,更须重“人”

导读: 

“当前,国内的大科学装置都是只管建,不聘人。”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席话,道出了很多基础研究人员的痛处。

“当前,国内的大科学装置都是只管建,不聘人。”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席话,道出了很多基础研究人员的痛处。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建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LAMOST)望远镜,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运行4年来,该设备获得了大量领先世界的数据,但令主持建设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崔向群不解的是,尽管LAMOST每年从国家获得3000万元的运行费,但并没有相应的人员经费。

事实上,LAMOST的遭遇并非孤例,缺钱缺人则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

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对于大科学装置的支持只限于运行费,项目组必须自筹人员费,几乎所有的大科学装置都在赔钱运行。而这还只是问题的一角。崔向群指出的另一个事实更具普遍性:我国科研投入实行的是项目经费与薪资发放两条线,科研立项时不可能把人员工资考虑进去。

上述种种尴尬局面,其根源仍在于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只见物、不见人”的弊端。

科研工作的本质是高强度、高水平的人类脑力活动。即便再重大、再先进的科研装置,缺少了具体人员的设置、操作、维护乃至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就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历史和实践早已证明,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未必依赖于大量经费的投入,却必然离不开科学家的智慧与思考。

科研管理体系要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需要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改革。而改革的一个基本要素在于:正视科研工作者本身的价值,尊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只有摆正“人”在科研体系中的位置,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科研人员薪资制度才有可能逐步转向遵循科研工作规律的方向。

增加科研工作者的基本收入,作为对智力劳动的合理补偿;改变依靠项目经费补充收入的异化局面;降低竞争性经费的比例,适当提高基本科研费;推进专项经费。这一些举措都有利于保障科研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

此外,大科学装置只管建、不聘人、经费投入后劲不足等现象,更是缺乏科研前瞻性、面对重大科技成果准备不足的表现。今年年初,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发现引力波的重磅消息,迫使我国科技人员重新思索大科学装置的意义和现状。国际经验再次证明,用重大科学装置换取重大成果的产出,不仅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项目、经费支持,也需要稳定传承、不断成长的高质量人才队伍。

科研管理体制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释放人才的科研活力,用“容错”为创新开路,用“纠错”给发展导航。只有这样,国家重器才能真正如虎添翼,没有后顾之忧地向未知领域进军。(李晨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6年03月09日

推荐阅读:叶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