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都市网
河北都市网 > 公司 > 正文

汉朝历史:西汉——七国之乱

导读: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汉朝历史:西汉——七国之乱,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汉朝历史:西汉——七国之乱,

刘邦在楚、汉之争中,为了争取同盟军和调动本集团某些拥有强大兵力的将领的积极性,曾封韩信、彭越、英布、张敖等人为王,这些异姓王因有“震主之威”,为刘邦所忌,被相继诛除.在解决异姓王之后,刘邦片面地认为秦王朝未分封宗室以为藩辅,导致“孤立之败”,因而在消灭异姓王的同时,又分封同姓宗室子弟为王,称为“诸侯王”,共封了燕、代、赵、齐、楚、梁、淮南、淮阳、吴九个同姓王,他们都是刘邦的子侄,这些同姓王的封地,几乎占去了过去燕、赵、齐、魏、楚等国的全部疆土。这些诸侯王在国内为封君,除王国的太傅、相由中央任命外,其他官员均由他们自己任命,国王还拥有财权、兵权.他们占有大片土地,人口众多,又有政权、兵权、财权,因而刘邦分封同姓王种下了以后内乱的祸根。

刘邦在世时,由于各诸侯王是他的子侄,因而对中央比较恭顺,没有发生公开对抗的事情。但是,随着诸侯王势力的不断膨胀,便逐渐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刘邦死后,年仅十七岁的惠帝即位,各地诸侯王非其伯叔,即其兄弟,而且手中握有重兵,于是,便开始窥伺皇帝的宝座.惠帝即位七年就死去了,吕后临朝称制,封吕氏兄弟为列侯.吕后死后,诸吕欲夺帝位,诸刘纷纷起兵,太尉周勃也率兵捕杀诸吕,刘氏始安.

诸吕平定后,立代王桓为帝,是为文帝.文帝仁孝宽厚,而诸王随着势力的增大而日益骄纵,产生夺权野心.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这一局势的严重,要求采取措施,解决王国的问题。大臣贾谊上《治安策》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见诸侯而少其力”,只有削弱诸王的势力,才能“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把当时的政治格局分析得淋漓尽致.由于贾谊的才华受到了大臣周勃、灌英等人的嫉妒,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但贾谊的削藩主张却被文帝采纳,把太子的同母帝刘武封为梁王,都唯阳(今河南商丘),又把齐王刘肥的六个儿子尽封为王,齐国一分为六,淮南国也被一分为三,使这些王国的力量,有所减弱.

景帝即位后,地方王国与中央的矛盾更加尖锐,御史大夫晁错又提出了削藩建议,晁错,颖川(今河南禹县)人,早年学申不害、商鞅的学说.文帝时曾为太子家令,深得太子(即景帝)信任,被称为“智囊”.景帝即位,任为御史大夫,他主张逐步削夺诸侯王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景帝犹豫,晁错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景帝以为是,遂借故削藩王之地,楚王削东海郡,赵王削河间郡,胶西王削六县.公元前154年(景帝三年),朝廷有削吴之议,蓄谋已久的吴王刘濞遂以“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兵二十万北上,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亦发兵响应,是为“七国之乱”。

晁错画像

七国之乱的首领吴王刘濞,系刘邦之兄刘仲的儿子,少年有勇力,因随刘邦平英布有功,被封为吴王,拥有江东三郡五十三县之地.吴境富庶,又有盐铁之利,国富民强.吴王在封国内“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早有夺取帝位的野心.所谓“诛晁错”,只不过是借口而巳.

面对七国的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发大兵迎击叛军,同时却又存在幻想,听信晁错政敌窦婴、袁盎的谗言,杀晁错以谢七国.结果,七国非但未退兵,反而气焰更加嚣张,吴王声称“我已为东帝”,继续向长安进兵.景帝这才决心平乱。

周亚夫画像

周亚夫是西汉名臣周勃的儿子,文帝时曾在西北防守匈奴,景帝时升为太尉.周亚夫长期领兵,有作战经验,他采用重兵据险固守,坚壁不出,以轻兵断其粮道的策略,消耗叛军的人力物力,使共不能持久作战,叛军进入河南后,初阻于梁国城下(今河南商邱),后又在下邑(今安徽扬山东)为周亚夫所败。叛军粮食奇缺,“士卒多饥死”,周亚夫乘胜派精兵追击,吴王仅率千余人南逃,奔入东越,被东越所杀,献首级于朝廷,其他各王也相继自杀,七国之乱仅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了。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乘机废除七国,将七国故地收归中央,由中央派官员管理。同时下令诸侯王不再治民,只能“衣食租税”,各王国的重要官员均由中央任命.随后,王国主要官员的级别又一再降低.至此,王国与郡巳基本相同,失去了割据力量,诸王徒有虚名,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来源:百家号      日期:18-12-05

推荐阅读:叶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