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都市网
河北都市网 > 医药 > 正文

美国人为何都不愿调查肯尼迪被刺?真相让人毛骨悚然

导读: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危的职业之一了。但是要说哪个美国总统最倒霉,那无疑就是肯尼迪了:不仅仅自己的命都丢了,还波及到了家人的安危。但是最奇怪的还是,时至今日,美国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当权者愿意承担起调查这件悬案的责任。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危的职业之一了。但是要说哪个美国总统最倒霉,那无疑就是肯尼迪了:不仅仅自己的命都丢了,还波及到了家人的安危。但是最奇怪的还是,时至今日,美国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当权者愿意承担起调查这件悬案的责任。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吊诡的事情吗?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携同夫人杰奎琳刚刚参加完一次竞选活动来到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当肯尼迪的车队徐徐拐入榆树街时,突然听到“砰!砰!”两声枪响,随后又是数声,与前两声夹杂在一起,随着枪声先后响起,只见肯尼迪的身体随之猛地向后倒去,倒在了杰奎琳的膝上,从此告别了人世。

疑点重重 永远之谜

当时,美国公众有点不敢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们迫切想知道究竟是谁刺杀了他们心目中年轻有为的总统。根据美国官方当时公布的材料,在事发后不到48小时,中央情报局就在达拉斯市抓获了一名“嫌疑犯”———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但可疑的是,美国并没有对他提起诉讼,也没有对他进行认真的审讯。

不久,这名刺杀肯尼迪的重要嫌疑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枪杀。

美国官方宣布,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是刺杀肯尼迪的唯一凶手,是他致命的两枪击中了肯尼迪的要害部位,导致了肯尼迪的身亡。至此,肯尼迪遇刺一事便被美国官方束之高阁。美国公众相信,奥斯瓦尔德的被抓和被枪杀只不过是官方的一个掩人耳目的骗局而已,根本不能令人信服。但由于当时的一些目击证人都先后神秘地死去,关于肯尼迪遇剌内幕便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谜。

遇刺内幕 至少36个版本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过去40年里,关于肯尼迪遇刺的内幕至少有36种不同的版本。

有人认为,时任副总统的约翰逊对肯尼迪遇刺一事难逃干系,说这件事本质上就是一场政治阴谋;也有人认为,肯尼迪遇刺与古巴卡斯特罗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此种种……但至今没有一种版本真正令人信服。

美国著名作家布拉德·奥利里和西摩参考了解密的肯尼迪时期的政府文件,并仔细研读了由前苏联克格勃提供的调查报告。此外,这两名作者还从一家法国法院得到了当时一名法国目击者接受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的调查所作的证词。因此,新书《死亡的三角地带》从新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新书的作者还获得了被解密的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些文件。文件披露,当时有着黑社会教父之称的博纳诺斯出面雇佣了两名杀手:杰克·鲁比以及奥斯瓦尔德的叔叔,由这两人上演了一场假装开枪击毙奥斯瓦尔德的“戏”,令奥斯瓦尔德在人间“蒸发”。文件显示,中央情报局当时认为,只要他们公开宣称的杀人凶手“意外身亡”,就可以避免美国公众在这个问题上抓住不放,一些真相也可就此被锁进历史的抽屉。

最奇葩理由 南越吴庭艳余党报复

1955年10月,由美国中情局支持的吴庭艳当上了“越南共和国”(南越)总统,实际上就是南越反共集团的头领。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庭艳集团对南越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愤慨。

对吴庭艳的做法,肯尼迪也有耳闻,他暗中指示有关人员调查吴庭艳集团的执政情况。其间,南越还爆出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件:1963年5月,吴庭艳派兵干涉古都顺化佛教徒的佛事活动,多名和尚被开枪打死。6月11日,佛教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和尚在西贡闹市街头自焚身亡。后来又有一些和尚相继效仿。此事一出,极大地震惊了美国政府。肯尼迪亲自致信训斥吴庭艳,警告他不要乱来,但得意忘形的吴庭艳根本听不进去。

肯尼迪政府开始反思美国在越南走的这一步棋:为什么他们扶持的南越政权这样惨无人道,还要搞宗教灭绝这种残暴的恐怖活动。沉思之后的肯尼迪猛然醒悟,必须尽快在南越“换马”,否则后患无穷。他下令中情局,着手“解决”吴庭艳。

1963年11月1日,美国政府为挽救败局,策动了南越的军事政变。次日中午,吴庭艳被政变军队乱枪打死在某个街角。此后,肯尼迪政府决定从越南撤军,但他的这一决定还没有来得及被执行,肯尼迪便于11月22日在达拉斯街头遇刺身亡。

是吴庭艳的余党对肯尼迪采取了报复行动?这种说法仅为笑谈而已。

究竟是谁在阻止调查?

美国黑社会头目博纳诺斯曾向当时负责调查肯尼迪遇刺事件的沃伦调查委员会承认,他与肯尼迪遇刺一案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沃伦调查委员会却始终没有对他进行询问。

此外,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传记的作者都承认,罗伯特·肯尼迪曾经秘密阻止沃伦调查委员会调查肯尼迪之死的真相。而且,肯尼迪的大脑曾有一段时间“不翼而飞”。后来证实,是一名美国海军上将把它偷了出来,由人做了手脚后又重新放回,而这名幕后指使者就是罗伯特·肯尼迪。原因很简单,肯尼迪家族不敢揭露杀害肯尼迪总统的秘密,他们担心这个家族三兄弟的许多子女的安全。

来源:百家号                                     时间:18-05-03

1963年11月22日12时30分,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乘坐的敞篷轿车驶过达拉斯市中心的埃尔姆大街,几声枪响后,肯尼迪倒下。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肯尼迪遇刺事件。

皮尔斯·奥尔曼目睹了肯尼迪遇刺的整个过程。

他甚至还与行凶后正要离开现场的刺客——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打了照面并短暂交谈。

2013年肯尼迪遇刺50周年时,新华社记者在达拉斯联系到当时年近八旬的奥尔曼,听他讲述那个著名的历史瞬间。

每次来到这里,感觉又回到1963年那一天。50年过去,但我没有忘记,一切仿佛昨日,就在眼前。

1

“那时我在一个电台当项目经理,负责节目运营,我自己也做报道。肯尼迪遇刺前一天晚上,我记得我还在电视里看了关于他的新闻。我当时非常崇拜他。我认为他很迷人,是个有才华的政治家,”奥尔曼打开了话匣子。

“第二天中午大概12时20分,我决定从办公室步行到教科书仓库大楼来看总统车队。办公室距离这里4个街区。我还记得,我们电台一个销售问我去哪儿,我告诉他后,他说他也去。于是我们俩结伴出发。”

“过了两个街区后,我注意了一下周围楼顶,看了看敞开的窗户,没有发现任何安保人员。我回头跟同事开玩笑说:‘要是有人刺杀总统,这里可是个好地方’。”

奥尔曼步行到迪利广场后,站在埃尔姆大街的入口处、面对教科书仓库大楼的一侧。他回忆说,当天达拉斯几十万人走上街头,想一睹总统和“第一夫人”杰奎琳的芳容,仅在迪利广场就有至少几千人。

“等了几分钟后,车队来了。我离总统专车最近时大概6米。杰奎琳坐在车左侧,我看她看得更清楚。我看到杰奎琳脸上的笑容,还有她轻轻地挥手。当时我特激动,我还冲他们喊‘欢迎来到达拉斯,总统先生’。”

“没过几秒钟,枪声响起。我永远忘不了这声枪响。第一声枪响不太像是枪声,声音很大。我当时并没有把它与枪声联系起来。我潜意识认为,不可能是枪声。听响声,我以为是爆竹声或是逆火声。我抬头朝教科书大楼望去,发现五层开着的一扇窗户里,有人正在抬头往六层望。我目光移开的时候,第二枪响了,紧接着又一声。”

奥尔曼回忆说,第一声枪响和第二声大概间隔两三秒钟,第二和第三声紧挨着。

第一声枪响后,人群反应跟他差不多,有点错愕,有些莫名其妙。

但是第二声第三声枪响后,人群开始陷入混乱,人们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往远处跑,有人哭,有人喊,有人叫,现场乱成一锅粥。

在人群开始骚动前那一两秒钟,奥尔曼看到,“第二声枪响,肯尼迪反应并不剧烈,他向左晃了一下。但是第三声枪响,他应声倒下。杰奎琳尖叫着站起来踩在座位上,往车后盖上够着什么东西。事后我们得知,她正在捡肯尼迪被打掉的一块头盖骨。”

“第三声枪响后,总统乘坐的车短暂停了一下,我看到前座的一位特工起身转过来,朝教科书仓库大楼的高层看。很快车就开走了,消失在视线中。”

奥尔曼说,整个事件前后也就七八秒钟,“太意外,太突然,太惨烈,太骇人。”他试着用语言表达那种感受:“那瞬间感觉理智和感情是疏离的。理智告诉我,有人开枪射杀总统。但是感情上,我无法接受,感觉这不是真的。另一个我似乎从身体剥离出来,在观看一场戏剧性十足的3D电影。”

2

经过短暂的大脑空白,奥尔曼的记者职业本能开始驱动他。“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得找到电话,给电台报信。而离我最近的电话就在教科书仓库大楼里。”

奥尔曼迅速跑到大街另一侧。“我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对小男孩趴在地上。我问他们:‘你们还好吗?’夫妇中的丈夫答非所问地说:‘他们射中总统了!他们打爆了他的头!’由于他们离总统比我要近,所以我知道这个回答意味着什么。”

“在大楼门口,一名年轻男子走出来。我向他表明身份,问他电话在哪,他扭了扭头,说‘那边’。接着我就找到大厅里的电话,一开始死活拨不通,十几分钟后才接通。这期间我的脑子很乱,我不知道我该说什么。如果说‘总统遭到枪击’,可是这事关一国之首,而我并不确定他被枪击中,他的情况如何。虽然我听到那个丈夫的话,但是我不认识他,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实话,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夸大其词、反应过激。我不能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我脑子里另一根弦又绷紧了……那时候我们冷战思维浓郁。万一这是个阴谋,如果我对电话里说‘总统遭到枪击’,有人监听,他们听到后就会说‘行动计划第一步达成,接下来第二步’……这时电话接进来了,我完全不记得当时说了什么。事后听录音时,我说了听到几声枪响,其他目击者说的话,但我并未证实总统遭到枪击。”

“我大概12时22分或者23分来到教科书仓库大楼,一直待到下午1时左右。这时警察封锁了大楼,一名情报官员走上前,让我挂断电话离开。我跑着回到办公室,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总统死了吗?’得到肯定回答后,我做了一段简短的广播新闻,进入机房,三天三夜没出来。”

奥尔曼讲完这一长串,喘了口气,放空几十秒钟。

这时候没人讲话,窗外不时传来汽车刹车的声音,空气很安静。

“三个星期以后,”他突然接着说:“我接到特勤局的电话,他们想了解出事那天我在哪、做了什么、见了谁等等。他们后来找上门来,我给他们从头到尾讲了一遍。一个特工要我重新描述在教科书仓库大楼门口遇到那个人。我又说了一遍。”

“这时他问我:‘你知道奥斯瓦尔德(刺客)的证词吗?’我说不知道。他说:‘嫌疑人说他离开大楼时碰到一名自称记者的男子问他电话在哪里。根据我们的判断,你就是奥斯瓦尔德所说的那名记者,奥斯瓦尔德就是你在门口碰到的男子’。”

奥尔曼的眼睛里有一丝激动。“他们继续问我:‘你能提供关于他更多的细节吗?’我想了想,说不能。就这样重复了好几次,直到他们起身离开。”

沉默。

奥尔曼喉头使劲动了一下,说:“好久没有这么详细地讲这段往事了。还是有些激动。特工走后,我没有跑到电台去讲,也没有告诉任何人,我只是坐在椅子上,想了很久很久。”

记者问:“你当时对他的印象是什么?”回答:“我只记得他瘦瘦矮矮,眼珠发黑,除此之外,没了。”

3

这段历史对于亲历者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奥尔曼有绝妙的表述:“对于你们这样的游客来说,这一事件是历史,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事情。你们想知道更多的细节,让它更加真实可信。但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事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个人生活。但同时,这种事实中还有一丝荒诞、虚幻的成分,因为你不愿意、不希望相信它是真的。”

关于肯尼迪的意外死亡,尽管官方早在1964年就有定论,即刺杀肯尼迪的凶手是教科书仓库大楼雇员奥斯瓦尔德,他从大楼六层的窗口向乘车经过楼下的肯尼迪开枪并致其死亡。

官方认定,奥斯瓦尔德单凭一己之力完成刺杀,事件属于“个人行为”,纯属“意外”,无关“阴谋”。

但美国民众对这一说法并不买账。

许多民调显示,大部分美国人认为肯尼迪刺杀案的嫌疑人不止奥斯瓦尔德一人,事件背后有阴谋。

围绕这起刺杀案的阴谋论层出不穷,被怀疑对象包括中情局、肯尼迪死后接任总统的时任副总统林登•约翰逊、苏联克格勃、美国黑手党、险遭美国暗杀的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

奥尔曼个人认同官方调查结果。

他说:“我想凡是当时在现场的人都会认同这个说法。但是我也同意,当年的调查存在疑点和漏洞,这也是一直为后人诟病的地方。但是抛开所有技术性的分析不谈,我认为,人们不能接受官方说法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无法接受一个像奥斯瓦尔德一样毫不起眼、无足轻重的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一个没人搭理、形单影只的怪人,他能做出如此山崩地裂、撼动历史的事情。”

肯尼迪的意外之死也将他定格在那个历史瞬间。

“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永远风华正茂、潇洒风流、仪表出众。一定程度上,他的死毁了他,但也成全了他。如果他能活到赢得并完成第二个任期,我相信媒体和民众对他的评价不可能比现在好。”

肯尼迪遇刺身亡时只有46岁,至今依然是获得美国人赞誉最多的总统之一。

奥尔曼说:“现在我们无法把关于肯尼迪的传说、神话和事实分开,因为他的生命和潜能五十年前在这条街上戛然而止。关于肯尼迪和他的死亡的各种论调不会消停。他的传说将继续。”

-END-

来源:搜狐                                                           时间:2017-10-27

推荐阅读:叶紫